打造环两江先行区农文旅融合标杆活动!南海九江第七……

九江 更新于:2025-07-05 12:18
  • 太空沉思

    视频加载中...

    Transparency

    群帆出港,鲜动全城!7月4日,位于佛山南海九江的沙口渔港人声鼎沸,“环两江 开渔趁鲜”南海九江第七届开渔文化周在此启幕。作为环两江先行区农文旅融合的标杆活动,本届开渔文化周以九江美食IP为核心,串联“跟着美食游南海”文旅品牌,通过政企民协同发力,打造出一场兼具传统底蕴与产业活力的盛宴。

    直击现场:游客远道而来,渔民满载而归

    开幕活动现场 记者钟泽诗摄

    共诵《九江开渔颂词》、醒狮仪式、祈愿仪式……当天的开幕活动以一场具有传统仪式感的开渔仪式展开,伴随悠扬号角与腾空彩烟,16艘渔船扬帆竞发,驶向丰收之程。

    渔民高高举起旗帜,走向自家的渔船 记者钟泽诗摄

    参加仪式的16艘渔船有序出港 记者钟泽诗摄

    仅不到两小时的时间里,渔民林先生一家就已经满载而归,向记者自豪地展示着渔获,包括60多斤的黄鱼和数斤白鲢鱼等。渔船靠岸后,一家人分工合作,有人整理渔网,有人收拾渔获。作为在当地土生土长的渔民,林先生6岁就开始跟着父辈出门打鱼。他说:“学会了游泳就要跟着出西江打鱼了,我已经是我们家的第三代渔民了!每年都很期待开渔的这一天!”

    渔民自豪举起收获的鱼 记者钟泽诗摄

    同样收获颇丰的还有打鱼超过30年的渔民陈焕娣。她与丈夫凌晨3点就已经出门,带着一众渔获欣喜而归。刚靠岸边,就已经接连接到好几个老主顾要预定渔获的电话。她激动地说:“时隔4个多月,终于开渔了!真的非常开心!而且今天还收获了超过10斤的西江虾,还有黄鱼、边鱼等,应有尽有,希望能卖出好价钱!”

    渔民收获颇丰 记者钟泽诗摄

    活动现场,特地从香港赶来参加开渔文化周的胡小姐也非常兴奋。这是祖籍九江的她时隔多年回到当地。一众渔船聚集渔港的情景更是让她备受触动:“小时候就经常看到这种场景,所以感到非常亲切。”她一直走一直举着手机拍摄,“这么震撼的场景,我一定要拍给在香港的亲朋好友看!”她说道。同时,她还计划会到周边的西樵、江门等地旅游,成为在朋友圈里宣传祖国大好河山的旅行推广者。

    当地居民和来自各地的游客十分关注活动 记者钟泽诗摄

    活动延伸:发挥“渔港效应”,织密农文旅融合网

    据悉,本届开渔文化周精心设计“水陆接驳”动线,串联沙口渔村、乐醍1821、龙超观赛点三大沉浸式会场,构建起 "开渔仪式观礼 — 渔村技艺体验 — 美食消费打卡" 的闭环,形成“仪式-体验-产业”完整链条,让环两江的自然风光、渔耕文化与美食资源形成叠加效应,预计游客停留时长将同比提升200%。

    渔民带着收获而归。通讯员供图

    另外,作为 "跟着美食游南海" 的重要支点,本届开渔文化周聚焦九江美食 IP 打造,以标准化赋能传统美味,让 "九江鲜味" 成为文旅引流的核心引擎。

    渔获满满。通讯员供图

    活动不仅重磅发布全国首部《全鱼宴》及《南海区九江沙口鱼干制作技术规范》团体标准,为传统渔味注入现代规范,还举行了“千人全鱼宴”,以规模效应强势塑造“来九江趁鲜”文旅IP。

    在乐醍1821文创区,老渔民更现场传授“10分钟渔网编织速成课”,展示“鲜鱼瞬腌”古法晒鱼技艺。渔文化旧物展、渔民人文摄影展诉说着历史沧桑,而开放式货架上的渔网手提袋、手绘明信片、IP钥匙扣等文创产品,则让传统文化“可穿可玩可带走”。

    渔船集体起航,气势满满 梁平摄

    2025年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,要高标准建设环西江—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,以丹灶、西樵、九江、龙江、白坭、西南等镇街为核心区,串联沿岸产业、航运、文旅、生态等资源,着力打造区域发展新增长极。

    本届开渔文化周正是南海九江在发力人文经济,积极参与环西江—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方面的重要实践,更充分展现了以文旅融合激活乡村产业、赋能村民增收、助力佛山建设“岭南文化枢纽型城市”,为全省 “百千万工程” 贡献了可复制的 “九江经验”。

    文、图 | 记者 钟泽诗 通讯员 九江宣办

    视频 | 记者 钟泽诗 实习生 李佳

    部分素材来源梁平
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